乌尔第三王朝军队不同种类的特征分析
在讨论乌尔第三王朝军队的不同种类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军队的基本定义。军队是国家或政治集团为了准备和执行战争而建立的正规武装力量,它是国家政权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负责执行政策,巩固政权,甚至是推行内外战略。简而言之,军队既是政权的暴力工具,也是国家社会结构的关键支柱。
在古代两河流域的历史语境下,术语“埃林”(Erin)出现在乌尔第三王朝的多个文献中,包括信使文献、法律文献和经济行政文献。此词的来源是苏美尔语术语“erin2”,原指参与劳役的劳动者,但在军事语境中,它更常指的是被征募参与军事行动的个体。埃林不仅仅是士兵,还包括了神庙内的高层职员,例如持杯者、园丁、石匠和牧人等,他们在神庙工作并根据职责获得口粮和土地等补偿。然而,并非所有神庙的劳动者都属于埃林,例如盲工和女工就不在其中。
展开剩余76%在阿卡德王朝时期,埃林的含义发生了一些变化,它开始指代那些有一定社会地位的自由民。这些人由高层官员负责征募,他们的回报通常是粮食、油脂、羊毛及土地使用权等物资补给。埃林的职业种类繁多,包括农业管理者、建筑工匠、厨房管理者、歌手和神庙管理员等。
至于乌尔第三王朝的初期,“埃林”一词的使用又有所不同。在某些文献中,如《伽尔沙纳文献》,埃林指的是参与建筑的工匠、奴隶及雇佣劳工,他们属于广义上的“劳动力”范畴。而在《普什瑞兹达干文献》中,埃林则指代驻扎在王朝外围的军队士兵,受指挥官领导,属于正规军事力量。
这些埃林的角色较为复杂。一方面,他们是乌尔第三王朝的王室财产,隶属于国王,享有一些基本的特权和报酬;另一方面,他们又是独立的劳动者,履行自己的劳动义务,并获得相应的待遇。埃林不是最底层的阶级,下面还有奴仆阶层。
奴仆是社会中的低端阶级,主要包括男性搬运工和女性仆人。这些人没有任何专业技能,从事的是大量简单且重复的农业或物资搬运工作。奴仆的数量较少,且多为依附于神庙和王室的人,他们的生活和命运完全依赖于主人的安排。与奴隶相比,奴仆享有一定的社会权利,但他们无法独立生存,脱离神庙和王室后便无生计。
奴隶阶层在乌尔第三王朝也占有一席之地。奴隶主要分为外国奴隶和本国的债务奴隶,后者的数量要远大于前者。外国奴隶通常是战俘,或者是在奴隶市场购买的外国人。女性奴隶及其后代通常被安排在神庙或类似机构中从事纺织和磨谷等工作,而男性战俘则可能会被致盲,迫使他们从事体力劳动如果园或花园的工作。
在这些奴隶中,也有一些被征募进入军队。例如,某些女磨工、卢胡布工人和搬运工会被征召入伍。尽管奴隶在社会中是最底层的阶级,但他们仍旧在军队中承担一定的任务。
在奴仆和奴隶之上,是较为特殊的军事群体——“阿加乌斯”。阿加乌斯这个术语的字面意思为“王冠的追随者”,也可以理解为“王室的追随者”。学术界对这一术语的解释存在一定分歧,通常被译为“士兵”“精英士兵”“保镖”或“警卫”。在早期的文献中,阿加乌斯的具体含义并不明确,可能包含了军人、随从、甚至是一些有特殊职能的人员。
在舒鲁帕克的文献中,阿加乌斯已开始指代士兵。在后来的阿布萨拉比克和埃卜拉的文献中,阿加乌斯一词特指那些从外国征募的士兵。而在乌尔的文献中,阿加乌斯则被用来指代一些高层人员,他们不仅要履行军事职责,还承担其他劳务工作,如运送木材、制作泥砖、修建运河等基础设施工程。
阿加乌斯通常获得一定的土地和粮食等报酬,以换取他们的劳动和军役。这种现象在乌尔第三王朝时期非常典型,阿加乌斯与普通士兵的区别在于他们更多参与民事活动,如调解争议、管理农业事务等。阿加乌斯的角色体现了古代军事力量和民间劳动力的融合,特别是在两河流域的军事体制中,这种角色更加突出。
有学者认为,阿加乌斯和阿加乌斯加尔(“首席阿加乌斯”)并无本质区别,都承担类似的职责,如运输农产品、参与劳作等。然而,也有观点认为阿加乌斯加尔的地位更高,可能是阿加乌斯的上级。无论如何,阿加乌斯和阿加乌斯加尔的职能都显示了军队中军民合一的特征。
综上所述,阿加乌斯从早王朝时期到古巴比伦时期,其含义发生了多次变化,从“士兵”到“警卫”再到“精英士兵”,但其基本职能始终围绕着军事和民事工作展开。阿加乌斯加尔则在阿加乌斯之上,可能代表着更高的地位。无论如何,阿加乌斯群体的存在无疑体现了两河流域古代军队中的特殊阶层结构和军民合一的特征。
发布于:天津市诚多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