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很多人觉得俄乌战场似乎没那么热闹,新闻热度下降,但其实并非没有事,而是表面看起来风平浪静,底下却潜伏着暗流涌动。尤其是在阿拉斯加举行的美俄元首峰会,以及泽连斯基带着欧盟、北约的领导人去白宫见特朗普之后,至今肯定已经发生了不少变化。那些场景背后隐藏的博弈、暗势力的互动,以及各方的试探和回应,正在逐步揭开某些新的走向。
最近,美国副总统万斯在美国的一个电视节目里透露了一条重要消息: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已经做出重大让步。这一说法看似简单,却意味深长,提示着某种战略姿态的转向正在形成,可能改变后续谈判的走向和节奏。各方都在紧盯着这条信息的真实性和影响程度,试图从中读出对自己有利的信号。 在万斯之前,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也出现在同一节目中发表评论。记者问到普京此前强调“乌克兰领土应归俄罗斯”的观点时,拉夫罗夫给出一个看似巧妙的回答:乌克兰可以保持主权完整,但必须允许其中的人自由选择。这句话的含义是承认乌克兰仍存在,但如果有人想脱离、或者想迁移到俄罗斯,相关的决定需要得到允许。这种说法看起来与普京以往的强硬立场有所不同,实质上是在为普京寻找一个更容易被接受的落脚点。 但有意思的是,乌克兰方面的态度却一直没有松动。万斯提到乌克兰方面也可能做出妥协,但泽连斯基迄今没有发表任何明确的表态。这似乎在传递一个信号:在过去的十天里,美俄与欧美之间,私下里的接触和沟通肯定没有中断,相关的谈判线和策略在相互之间不断被试探、修正和再部署。 那么,普京所说的“让步”到底算不算数呢?从历史轨迹看,俄罗斯并非从来不违约,而是自开战以来,一直把目标设定在四个乌东州归并、克里米亚获得“合法化”并获得联合国的认可等框架之内。然而,这些要求在现实中显然很难被乌克兰和国际法界点头。最近的表态,强调只要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两个州在某种程度上具有自控,且不再要求乌克兰继续扶持亲俄政府,听起来似乎更温和;但这是否真的意味着彻底让步,还需要放在更长的时间线和更广泛的国际博弈中去判断。 有分析认为,这种“温和转向”可能与特朗普的作用有关。特朗普与普京之间的关系常被描述为一种对立而互补的格局——一方面对普京提出压力,另一方面又在关键时刻给予回旋。有人认为,特朗普既会劝说普京,也会以经济和军事制裁的威胁来催促让步,因而普京的调整可能与此密切相关。 问题在于,普京真的就此认输吗?从他的性格、年纪以及长期追求的政治目标看,他并非那种会轻易放弃的人。更大概率的情景,是他在算一笔账:今天让一步,未来在其他议题上将得到更大的回报。这是一种以局部让步换取全局筹码的长期博弈,可能为了在与特朗普的未来交易中获得更有利的位置。 对于泽连斯基而言,若不愿妥协,似乎也没太多更好的选择。但若真的坚持不让步,他又将面临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双重压力;若愿意退让,或将被指控“出卖国土”。这样一种两难处境,决定性地显示出乌克兰在这场博弈中的脆弱性与被动性。 目前看,泽连斯基的处境确实比较被动。欧盟、北约似乎也没有足够的精力持续给予他强力的“寸土不让”承诺,乌克兰自身体力也在逐渐耗竭。至于西方能否提供更明确的安全保障,理论上并非难事,但真正的决定性因素是联合国是否背书与认可。 因此,当前的俄乌谈判似乎出现了阶段性可观的和平苗头,可以阶段性地保持乐观,但切勿忽视隐藏的风险,因为普京的这一步退让,未来很可能以另一种方式换取对方更多的让步。这个方向的走向,才是真正需要密切关注的核心,因为两位关键人物之间的交易,可能已超越乌克兰的直接利益,触及全球战略,甚至影响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大国利益。至于乌克兰,最终很可能仍然要以土地换取和平。这对乌克兰而言无疑是一场沉痛的现实,但从全球格局的高度来看,丢失几块土地或许只是博弈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小插曲,远不及更广阔的国际博弈带来的深远后果。
发布于:天津市诚多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