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塔斯社等外电在8月29日的报道,关于伊朗核问题的各方立场都已十分鲜明,但彼此的行动却互相矛盾,导致原本就错综复杂的局势再次变得更加难以预测与紧张。各方在同一个议题上呈现出明显的博弈姿态,既有继续对话的姿态,也有强化施压力度的举措,彼此之间的信任与合作难度持续上升,区域与全球层面的外交努力也因此面临新的挑战。 美国方面,国务卿卢比奥明确表示,美国仍愿意与伊朗开展直接对话,以推动一个和平、持久地解决伊核问题的路径,同时他敦促伊朗领导人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本国永不获得核武器。这一表态强调以对话为主线、以防扩散为目标的双重姿态,试图在保持强硬立场的同时为谈判留出空间。然而,他的这一立场并未直接影响到其他大国的实际行动,也未改变外界对美国在多边框架内策略走向的关注和评估。 然而,美国的对话意愿尚未对欧洲三国的行动产生影响——英国、德国、法国于8月28日启动对伊朗的制裁恢复程序,也就是所谓的“快速恢复制裁”机制,理由是伊核问题谈判已经破裂,且伊朗被指违反2015年核协议。三国已就此正式向联合国安理会通报,试图通过联合国平台为制裁重新生效提供法律与程序上的支持。这一举动标志着欧洲对伊朗核问题的态度进一步硬化,也使得原本脆弱的国际协作环境增添了新的紧张因素。 对此,伊朗外交部强烈反对,称欧洲三国的决定是“挑衅性且不合理的升级”,属于非法行为,伊朗已表示将采取对等回应的措施,准备在必要时以多种方式进行反制。同时,伊朗警告称该决定将严重破坏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之间的合作关系;伊朗此前还曾警告,若制裁恢复机制正式启动,不排除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的可能性,这一立场给区域安全与全球核监管框架带来额外不确定性。
展开剩余36%当前,伊核问题的谈判自2021年以来几乎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2025年的美伊五轮会谈也未见成效。此次美欧立场的明显分歧,再加上伊朗的坚决反击,令原本就极其棘手的伊核问题更难找到突破口,也让各方更难在短期内达成一致的解决方案,国际社会的协调努力面临更高的挑战与考验。
发布于:天津市诚多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